2011年6月17日於韓國江原大學孔子學院演講
1990年代後期開始,韓國攝製的電視連續劇輸出海外,造成廣泛的影響。尤其是在亞洲,韓劇產生顯著的經濟與文化效應,是研究21世紀初亞洲文化不可忽略的現象。
在經濟方面,由於韓劇受歡迎,帶動韓國觀光旅遊業興盛。韓國演藝人員代言的商品,例如手機、化妝品、家電產品等等的銷售量大增。韓國食品和服飾成為消費者新鮮的選擇。由韓劇連帶引發閱聽大眾對韓國電影、流行歌曲的興趣。
在文化方面,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前所未有地掀起學習韓語的熱潮。中國大陸、台灣、日本之外,越南和印尼也紛紛成立研究「韓國學」的學術單位。印尼一個少數民族,以韓語字母做為標記其語言的符號。包含「韓國元素」的跨國際影視合作項目,從加入韓國演藝人員共同演出,到在韓國實地取景,泰國2010年最賣座的電影,便是結合「韓劇」、「韓國旅遊」等內容。
強烈的「韓流」趨勢之下,在意「韓國崛起」的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,把韓國視為經濟和文化的競爭對象,一股反彈之風隨之而生。中國大陸和香港、台灣的演藝界、產業界「反韓」。日本右翼人士利用出版漫畫書「嫌韓」。泰國堅持泰語的標準化,擔心「韓流」造成「文化傾銷」而「憂韓」。
作為受國家支持的文化產業,韓劇提供了文化消費的選擇,衝擊了「亞洲共同體」的想像與文化認同。「韓流」已經漫延到亞洲以外的拉丁美洲,迷戀或是嫌惡,它都參與了「全球化」、「美國化」、「區域化」的競爭勢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